EDI模块电阻率无法提升的解决方案需从设备检查、进水优化、参数调整和污染控制四方面综合施策。
核心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案
设备检查与线路维护。
检查电源连接:确认电极极性正确、电压设定在厂家规定范围内(通常25-40V),排除电源线松动或接反问题。
验证仪表精度:用便携式电导率仪对比在线仪表数据,排查仪表故障导致的假性低电阻率。
进水水质优化。
控制CO₂含量:当进水CO₂>10ppm时,需采用脱气膜或调节pH至7.8抑制解离,必要时加装双级RO预处理将电导率控制在1-3μS/cm。
铁污染处理:对含铁量>0.01ppm的进水,使用5%柠檬酸+0.1%还原剂在40℃循环清洗2小时。
运行参数调整。
压力控制:维持淡水/浓水压差0.1-0.3MPa,流量控制在模块额定值的±10%范围内。
电流优化:在额定电流范围内逐步提升电流(每次增加0.1A),观察电阻率变化,最高不超过模块极限电流的80%。
污染处理与设备维护。
化学清洗:采用2-4%盐酸循环清洗2小时(结垢严重时浸泡过夜),有机污染使用5%NaCl+1-2%NaOH混合液清洗。
树脂再生:当DI柱电阻率<5MΩ·cm时需更换,EDI模块电流异常时需专业检修。

预防性维护措施
建立进水水质三级预警机制:原水电导率>500μS/cm时启动双级RO运行,硬度>1ppm时启动软化处理。
实施动态监测:安装在线TOC分析仪和硅表,当TOC>50ppb或硅含量>0.1ppm时触发自动冲洗程序。
执行年度
EDI模块深度保养:包括膜堆拆解检查、离子交换膜透水性测试(要求<5%衰减率)、树脂交换容量检测(需>90%初始值)